当前位置: 育儿网 >  关爱健康 > 饮食营养 > 饮食误区

儿童喂养的常见误区

本文Tag标签:喂养误区  

  1.营养在汤里。把整只鸡、甲鱼炖或烧之后只给孩子吃汤,而“肉”自己吃。按一般的炖烧烹调,汤中的营养只有5%—10%,绝大部分的营养都在肉中。除非把鸡、甲鱼烧得像糊状,吃“糊”样的汤那么还有相当多的营养成分,但一般家庭中都做不到。

  2.水果代替蔬菜。小儿常有便秘现象,家长知道多吃些蔬菜可以通便,但蔬菜口味略涩、纤维长,孩子不容易接受,就用水果代替。客观上来说,水果与蔬菜不能互相替代。水果中的纤维素很少,维生素C的含量也少,糖分较多;而蔬菜中矿物质、纤维素及维生素C的成分都比水果多;蔬菜中的糖分含量少。

  3.不吃动物血、动物肝补充铁,而用红枣、赤豆来替代。缺铁性贫血是小儿的常见病之一,动物血及动物肝中含有的铁剂不仅量多而且吸收率及利用率也高,但有的家长误认为“血及肝不干净”,所以不吃,而以外观为“红色”的赤豆、红枣代替,误认为(红色的食物可以补血),其实红枣、赤豆中含铁量极低,即使每天吃红枣、赤豆也纠正不了小儿的贫血,预防贫血的效果更不用说了。

  4.吃蛋黄补血。蛋黄中的含铁量虽不低,但由于蛋黄中的铁与磷酸盐结合后,使吸收率大大降低,所以吃蛋黄既不能预防,又不能治疗缺铁性贫血。

  5.胃口是恒定的,每天进入量有一定的指标、完不成硬塞。小儿的食欲可以出现一些改变。接受食物的品种及量应考虑孩子的胃口,绝对不能强迫。食欲差的时候少吃些;食欲好的时候多吃些。

  6.以奶代替其他食物。婴儿5个月还不及时添加辅食,而且在以后的几个月内仍旧以奶类为主,到1—2岁时也不吃其它食物。其实,孩子1—2岁后奶中的营养已不能满足小儿生长发育的需要,需要靠其他食品提供各种营养,使小儿健康成长。

  7.小儿自己吃饭既费时又狼籍,不如喂他吃。家长没有理解到培养自己吃饭的目的及意义,这好比上学要付“学费”一样。付了学费,学到了知识,孩子自己吃,起初可能有点浪费时间及饭菜,但经过一阶段后会逐渐好转的。
 
  8.饮食过于单调:有不少家庭食谱较为单调,喜欢用猪肉做菜。从现代营养学的角度来看,要求做到平衡膳食。食谱的安排应该是多样化的,不重复、不单调、荤蔬搭配、营养合理。一般认为每周安排3—4次猪肉就可以了。

  忽略豆制品的营养价值。大豆制品中蛋白质的营养价值可以与肉类相比,有的甚至超过动物类食品,如100g瘦猪肉含蛋白质20.3g,100g香豆腐干的蛋白质含量也可达16.8g,而豆腐皮和腐竹则达42-44g,千张达25.8g。因此,当孩子在膳食中缺少动物食品时,豆制品可以代替荤菜。尤其是不爱吃肉的孩子,可以适当补充一些豆制品零食,如茶干、卤干、素鸡等。而且经过加工的豆制品消化吸收程度可达92-96%。

  9.粮食过于精细:随着生活条件的不断提高,人们在饮食方面也开始讲究起来。许多父母在给孩子选择食物时是米越精越好,面越白越棒,怕孩子吃粗粮、杂粮不消化,一律拒之门外,故使不少孩子面色苍白、四肢无力,其主要原因是膳食调配不合理。
 
  米面在加工过程中,表皮除去40%左右,其消化吸收率就降低15%。尤其是植物性蛋白,需要调配食用,因为它质量较差,被人体吸收利用不多,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不全面。为了提高蛋白质的利用率,食物之间要互补。

还有疑问吗?请留下您的问题,15分钟内回答您!